《民法典》中土地经营权的赋权逻辑与法律性质Logic of Empowerment of Right of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ivil Code and Its Legal Nature
谢鸿飞;
摘要(Abstract):
私法配置土地权利的出发点是土地的经济价值,但《民法典》还必须关注土地的公共性、经济性和人文性,调适不同的土地伦理,突出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特征。土地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或债权不能简单套用法教义学,而必须在土地赋权逻辑和土地权利行使的框架下分析,土地经营权定性的法效果差异主要体现为权利期限和征收补偿。《民法典》将各类合同产生的土地租赁权统一为土地经营权,定性为债权在解释论上最为顺畅,但为凸显"三权分置"的创新意义和强化权利效力,将其解释为物权更佳,且在法理上亦无障碍。权利定性也无需区分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土地经营权。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物权;权利束;土地伦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编纂的内部与外部体系研究”(项目号18ZDA1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谢鸿飞;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Robert C.Ellickson,The Costs of Complex Land Titles:Two Examples from China,Yale Law&Economics Research Paper,No.441 (2011).
- (2)刘振伟:《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北京:《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1期,第20页。
- (3)黄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年,第357页。
- (4) J.E.Penner,The“Bundle of Rights”Picture of Property,43 UCLA L.Rev.,711-714 (1996).
- (5)Jonathan Remy Nash and Stephanie M.Stern,Property Frames,87 Wash.U.L.Rev.,449 (2010).
- (6)Eric T.Freyfogle,Property Rights,the Market,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20th Century America.,32ELR,10254 (2002).
- (7)(13)(50)Robert C.Ellickson,Property in Land,102 Yale L.J,1315,1317,1318,1315 (1993).
- (8)蔡立东:《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性质阐释》,上海:《交大法学》,2018年第4期,第30页。
- (9)Harold 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57 Am.Econ.Rev.,347,354-58 (1967).
- (10) Robert C.Ellickson,Property in Land,102 Yale L.J.,1318 (1993).
- (11)参见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6页以下。
- (12)原文为“For a man's house is his castle,and each man's home is his safest refuge”,源于1581年Henri Estienne的演讲,参见https://www.phrases.org.uk/meanings/an-englishmans-home-is-his-castle.html.1763年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在国会的演讲题目也是《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
- (14) Eduardo M.Penalver,Land Virtues,94 Cornell L.Rev.,821 (2009).
- (15)[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2页。
- (16)Aldo Leopold,A Sand County: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p.224.
- (17)Fred Bosselman,Four Land Ethics:Order,Reform,Responsibility,Opportunity,24 Envtl.L.,1439(1994).
- (18)Louis Kaplow&Steven Shavell,Fairness Versus Welfa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p.18.
- (19)罗蜀华:《要大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都:《农村经济》,1986年第10期,第5页。
- (20)孙宪忠:《“中国农民”带地入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调查》,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 (21)(27)张永健:《农村耕地的产权结构--成员权、三权分置的反思》,南京:《南大法学》,2020年第1期,第83、83页。
- (22) Donald Clarke,China's Stealth Urban Land Revolution,62 Am.J.Comp.L.,365 (2014)。
- (23)(51)裴小林:《集体土地所有制对中国经济转轨和农村工业化的贡献:一个资源配置模型的解说》,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47、218页。
- (24)邓大才:《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5页。
- (25)陈小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实践的法治思考》,郑州:《中州学刊》,2019年第1期,第57、61页。
- (26)赵晓力:《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120页。
- (28)王利明、周友军:《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北京:《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第45页。
- (29)彭诚信、畅冰蕾:《“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立法论思考》,郑州:《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第11页。
- (30)陈小君:《“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问题》,上海:《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8期,第2页。
- (3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92页。
- (32)汪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三重功能属性--基于罗马氏族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比较分析》,北京:《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2期,第12页。
- (33)史尚宽:《债法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9页、第268页。
- (34)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第338~339页。
- (35)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 (36)房绍坤、林广会:《解释论视角下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长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第5页。
- (37)MüKo BGB/Sch?fer,8.Aufl.2020,BGB§862 Rn.8.;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5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407页以下。
- (38)刘征峰:《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私法逻辑》,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29~30页。
- (39)宋志红:《再论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基于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目的解释》,上海:《东方法学》,2020年第2期,第146页。
- (40)蔡潇剑、张娇东:《租赁合同因征收终止承租人无权分割补偿款》,北京:《人民司法》,2015年第8期,第44页。
- (41)如“任绮霞诉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政府、驿城区人民街办事处行政强制违法案”,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行申221号。
- (42)陆剑、刘果:《土地经营权征收补偿之理念转变与规则嬗变》,重庆:《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辑,第17页。
- (43)单平基:《“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债权定性的证成》,上海:《法学》,2018年第10期,第37页。
- (44)苏永钦:《寻找新民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3页。
- (45) Mi Chael Trebilcock&Paul-Erik Veel,Roperty Rights and Development:The Contingent Case for Formalization,30 U.Pa.J.Int'l L.,408 (2008).
- (46)谭启平:《“三权分置”的中国民法典确认与表达》,哈尔滨:《北方法学》,2018年第5期,第5页;耿卓:《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土地经营权的法理反思与制度回应》,北京:《法学家》,2017年第5期,第13页。
- (47)蔡立东、姜楠:《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北京:《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第31页。
- (48)宋志红:《论〈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土地承包权》,长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第18页。
- (49) Roy L.Prosterman&Tim Hanstad,Land Refor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Challenges,New Responses,4 Seattle J.Soc.Just.,769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