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运动”与文艺大众化问题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王建刚;
摘要(Abstract):
文艺大众化是1930年代我国文化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与肇始于清末的"国语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一联系主要通过胡适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观念以及陈望道等人倡导的"大众语运动"得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国语运动"不仅仅是一场追求"国音统一""言文一致"的语言学革命,它更是一场漫长的文学革命,其目标是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艺"。"国语运动"的一百年是中国文学现代意识嬗变的一百年。文艺大众化问题是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关键词(KeyWords): 国语运动;大众语运动;文艺大众化;五四式的新文言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项目号17ZDA26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王建刚;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4)(16)(18)(19)(23)(25)文振庭编:《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34、179、33、381、209、68、111页。
- (2)张荣华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钱玄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83页。
- (3)(5)(6)(22)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85、270、92、7页。
- (4)金以林等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吴稚晖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
- (7)《胡适文存》第一卷,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0页。
- (8)(9)(11)(12)(13)(24)《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47、152、16、50、164、15页。
- (10)《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67页。
- (15)(17)《陈望道全集》第一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4、94页。
- (20)《鲁迅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89页。
- (21)朱立元编:《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周扬、成仿吾、李初梨、彭康和朱镜我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372页。
- (26)《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 (27)(28)(29)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第九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776、767、780页。
- (30)《茅盾回忆录》(中),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年,第27页。
- (31)[美]帕特里克·J.格里:《中世纪早期的语言与权力·中译本序》,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