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哈剌?传》献疑及其史源探讨Doubts on the Biography of Haladai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Its Historical Sources
修晓波;
摘要(Abstract):
《元史·哈剌?传》是研究元人哈剌的基本史料,但多有缺误,元人碑传资料可以补正《哈剌?传》的若干问题。一般认为元人碑传为《元史》列传的一个史源,但具体到《哈剌?传》,经比勘后发现本传史源并非《巩国公谥武惠合鲁公家传》及《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而有可能出自现已失传的元代《后妃功臣列传》。
关键词(KeyWords): 《元史·哈剌?传》;史实正补;史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修晓波;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9)(50)(51)《巴西集·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藏,清乾隆四十年鲍氏抄本,第28、28、28、28~29页。
- (2)(11)(31)(35)《元史》卷132《哈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217、3217、3216、3215页。
- (3)(53)马晓娟:《〈故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笺证》,《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93、97页。
- (4)《元史》卷172《邓文原传》,第4023页。
- (5)《元史》卷14《世祖纪十一》: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祭酒一员,司业二员”。
- (6)(7)《宋文献公全集》卷27《危公新墓碑铭》,四部备要,台北:台湾中华书局据严荣校刻足本校刊,1981年,第17页。
- (8)《危太朴集》刘承幹跋,刘氏嘉业堂刻本,《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据刘氏嘉业堂刊本影印,1985年,第485页。
- (9)《元史》卷127《伯颜传》:至元十二年,“伯颜至湖口,遣千户宁玉系浮桥以渡,风迅水驶,桥不能成,乃祷于大孤山神。有顷,风息桥成,大军毕渡”;同书卷132《哈剌?传》:“至元十二年,(哈剌)从丞相伯颜渡江,改管军百户,赏甲胄、银鞘刀”。
- (10)《元史》卷99《兵志二》,第2543页。同书卷13《世祖纪十》载同。
- (12)《元史》卷205《卢世荣传》载至元二十二年卢世荣为中书右丞时,御史中丞阿剌帖木儿等弹劾他“以沙全代万户宁玉戍浙西吴江”。说明当时宁玉由浙西吴江万户调任沿海上万户府万户。
- (13)(39)王元恭修,王厚孙、徐亮纂:《至正四明续志》,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470页。
- (14)《元史》卷209《外夷传二·安南》,第4647~4648页。
- (15)(57)刘晓:《元浙东道“沿海万户府”考--兼及“宿州万户府”与“蕲县万户府”》,《庆祝蔡美彪教授九十华诞元史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167、162页。
- (16)(54)《赵孟頫集》,钱伟强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441、440~441页。
- (17)《松雪斋文集》何贞立序,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重印,1989年。
- (18)《南村辍耕录》卷1《氏族》,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页。
- (20)(49)《危太朴文续集》卷8《合鲁公家传》,第575页。
- (21)奥兰“又名忠勇之士,曰霸都鲁。勇敢无敌之士,曰拔突。”(《元史》卷99《兵志二》,第2525页)
- (22)《廿二史考异》卷95《元史十》,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542页。
- (23)《蒙兀儿史记》卷96《哈剌?传》,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本,第623页;《新元史》卷161《哈剌?传》,北京:中国书店,1988年影印本,第669页。
- (24)《元史》卷161《刘整传》载:至元五年七月,刘整“迁镇国上将军、都元帅。九月,偕都元帅阿术督诸军,围襄樊”。
- (25)蒙古在忽必烈即帝位之前已设置了水军。《元史》卷98《兵志一》载:中统元年(1260),“七月,以张荣实从南征,多立功,命为水军万户兼领霸州民户。诸水军将吏河阴县达鲁花赤胡玉、千户王端臣七百有四人……悉听命焉”。从张荣实的身份及统领的部署看,当时水军与陆军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 (26)《元史》卷91《百官志七》,第2311页。
- (27)《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9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3142页。
- (28)《蒙兀儿史记》卷96《哈剌?传》,第623页。
- (29)(37)《宋史》卷47《瀛国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40、943~944页。
- (30)《宋史》卷47《瀛国公纪》,第945页。《经世大典》载厓山之战时亦称,“昺建宫山麓,集结巨舰千余艘”。(见《经世大典辑校》第8《政典·征伐·平宋》,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264页。)
- (32)《资治通鉴》卷226《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285页。
- (33)(36)《元史》卷10《世祖纪七》,第198~199、203~204页。
- (34)《元史》卷7《世祖纪四》,第143页。
- (38)《经世大典辑校》第8《政典·征伐·平宋》,第263页。
- (40)本传记至元十五年秋八月,哈剌鲁入觐,“擢昭武大将军、沿海左副都元帅、庆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此次受封与《德政记》所记是否为同一事,待考。
- (41)谭其骧:《七洲洋考》,《长水集续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 (42)《宋端宗到过的“九洲洋”考》,《长水集续编》,第166页。
- (43)《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4页。
- (44)《元史》卷11《世祖纪八》载:至元十八年春正月,“命忻都、洪茶丘军陆行抵日本,兵甲则舟运之”,二月乙亥,“敕以耽罗新造船付洪茶丘出征”。耽罗,今韩国济州岛。
- (45)《桐江续集》卷32《孔端卿东征集序》载:“辛巳(至元十八年)六月,君从军发四明。自神前山放洋,三日而至耽罗,又三日而至日本海口”。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3册,第660页。
- (46)《元史》卷208《外夷传一》,第4628~4629页;《高丽史节要》卷20《忠烈王二》辛巳条,朝鲜总督府影印京城帝国大学藏旧奎章阁本,1932年,第31页。
- (47)《滋溪文稿》卷21《元故赠长葛县君张氏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60页。
- (48)《元史》卷208《外夷传一》称“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实际回来的人数不止三人。
- (52)《元史》卷91《百官志七》,第2321页。
- (55)金祖望:《鲒埼亭集》卷38,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重印,1989年,第11页。
- (56)《新元史》卷161《哈剌?传》,第669页。
- (58)王慎荣:《元史探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185页。
- (59)[日]市村瓒次郎:《元朝〈实录〉及〈经世大典〉考》,陈捷、陈清泉译:《蒙古史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113~114页;邱树森:《关于〈元史〉修撰的几个问题》,《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1辑,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1987年,第57页;陈得芝:《蒙元史研究导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页。
- (60)《王忠文公集》卷9《代国史院进〈后妃功臣列传〉表》载:“维祖宗实录之具完,独臣后本编之犹阙。粤自大德丙午之岁(大德十年),逮今至正戊子之年(至正八年),屡庀攸司,特严直笔,乃懿范徽猷之放失,及骏勋伟绩之纲罗,迄为全书,足裨正史”。
- (61)(62)《王忠文公集》卷2《〈国朝名臣列传〉序》,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35页。
- (63)《纂修元史凡例》,《元史》,第4676页。
- (64)陈高华:《〈元史〉纂修考》,北京:《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