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历史方法的必要性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Necessity of a Historical Method
王赟;
摘要(Abstract):
不加区别地套用自然科学方法论造成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困境,现代初期的英式经验主义和法式理性主义知识传统难于回应这种困境。从康德起,特别是经李凯尔特和狄尔泰等人的努力,对两种科学的类型学研究取得了体系化的发展,相关成就应引起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的重视。本文借对相关思想家的理论分析指出,社会科学从本体、认识、关系等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并内在地要求历史方法。今天的社会学研究应思考并参考这些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KeyWords): 类型学;认识论;方法论;理解;历史方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和机制研究”(项目号20FSHFSHB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王赟;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对骨相学、优生学等以自然科学为名推行的学科的反思在今天并不新鲜。福柯提供了直接的论断:“优生技术......伴随着遗传、种族的纯洁化和通过种族的纯净化对人的本能系统进行改造的问题。这是用于本能的技术:看看,优生学从它的创始人直到希特勒,它是什么。”[法]福柯:《不正常的人:法兰西学院课程1974-1975》,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7页。韦伯等人也指出,价值无涉这一自然科学标准并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请参考,王赟:《韦伯理解范式中的价值关联:社会范畴、‘众神的战争’与‘客观性’》,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第197~204页。
- (2)参考,A.Giddens,La Constitution de la Société,Paris:PUF,1987,p.414,p.56.本文后续也涉及更为细致的论述。
- (3)自然科学中的因果律无法考虑“为了”式的因果关系;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律则既可能是“如果......就......”式的,也可能是“为了......才......”,王赟、程薇瑾:《历史社会学中诸机制主义的问题和理解范式的回应》,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186~200页。
- (4)关于实证方法的限制,当然还可以参考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参见[英]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 (5)(6)E.Kant,Critique de la raison pure,(1781,2èédition 1787),Paris:PUF,1993,P.37.
- (7)参考,[德]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洪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 (8)(9)(10)(11)(14)(15)H.Rickert,Science de la culture et science de la nature,(1899),Paris:Gallimard,1997,p.42,pp.44-45,p.46,p.39,pp.146-147,p.142.
- (12) B.Malinnowski,Les Argonauts du Pacifique Occidental (1922),Paris:Gallimard,1999.
- (13)莫斯对库拉和塔翁加(taonga)作为赠与(don)的经验研究无疑从总体上提供了对涉及到的具体对象背后的“总体社会事实”(fait social total)进行思考的经典例证。参考,[法]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佘碧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
- (16)(17)(18)H.Rickert,les problèmes de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Une introduction,(1924),Toulouse:PUM,1998,pp.54-55,p.128,p.145。
- (19)对于非自然科学的科学,文德尔班称之为历史科学,李凯尔特和韦伯称之为文化科学,狄尔泰称之为精神科学。在他们之外,还有文化哲学等多样化的提法。命名的混乱无疑是因为不同学者各自的理论设置差异而造成的。当今所常用的社会科学一词在去除理论指向上的差异之外,恰好对应到这些多少显得凌乱的用词。请参考,王赟:《社会科学的命名》,《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29~35页。当然,用词在当今的统一也并不是建立在对观念的厘清之上,而是由学术之外的因素带来的。
- (20)(21)(23)W.Dilthey,Introductionàl’étude des sciences humaines,(1883),Paris:PUF,1942,p.18,p.13,pp.17-18.
- (22)P.Watier,Une Introductionàla Sociologie Compréhensive,Belval:Circé,2002,p.18.
- (24)W.Dilthey,L’édification du monde historique dans les sciences de l’esprit,(1910),in,l’?uvre 3,CERF,Paris,1988,p.38.